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基層診所觀點3


和藥師交流-主動將病患用藥頻次盡量調成一樣
 
之前老闆某次找我傳授用藥秘訣,除了提醒我用藥勿一味用得過多過重、小兒用藥要注意甜度外,還有另一項我一開始很難接受的建議:盡可能將病患用藥的頻次調成一樣。當時老闆拿我一張剛開出的藥單為例,其中包含了一天2次,一天3次,一天4次,以及睡前1次的藥,老闆直言這樣會造成藥師包藥時的不便,而且病患看到不同頻次的藥包,也會感到很混亂
  
相對於大醫院的各種藥物都是用一藥一袋的方式分裝,可以讓病患發生藥物過敏時可以有所區隔,而且若病患某症狀改善時,就可自行停用某種藥物;診所為了節省藥袋成本和方便病患服藥,會將同一頻次的所有藥物用藥袋包好,區分為早上一包、晚上一包、需要時一包等。
 
以前我總是自豪會記得多種藥物的標準劑量,在醫學中心當住院醫師受訓時,會隨身攜帶北榮的藥典,時時參考,也會把一些藥物的特殊用途、特殊用法劑量寫在裡面,方便時時複習。因此,突然要因為避免藥師和病患混亂,而迫使改變我熟悉且自信的劑量時,讓我十分掙扎,所以我一開始並沒有接受老闆的建議,只是先將此事放在心中思考
 
事後回想起過去在進行居家醫療時,許多老人家在我們到府訪視時才坦承藥都亂吃,因為太多種藥,有時也常常會忘記吃,不禁讓我開始覺得老闆的話可能是對病患最好的方式。我開始詢問七堵診所的藥師,他都怎麼包我所開立各種頻次的藥物,才發現他會將一天2次和睡前的藥另外包,而一天3次和一天4次的藥則是包在一起。以前我從未想像過自己開出去的藥,最後是怎麼呈現在病患眼前,如今知道這結果著實大吃一驚,因為病人尤其老人家一定會很困擾。後續我也問了我們診所藥師她的看法,她提到雖然她會將易有副作用的藥跟其他藥分開,剩下的所有藥依頻次統合裝在一起,並且特地手寫編號1234來區別,但是一些病人拿到頻次眾多的藥時,還是會露出困惑的表情。

想想堅持正確頻次劑量的結果,竟給病人帶來這麼大的不便,真是覺得慚愧。然而,若完全屈就於頻次統一這個目標,卻將劑量用過重而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亦非我所願。所以有段時間,我又將自己常開的幾種藥仔細查了一下藥物仿單,思考著怎麼樣能兼顧頻次方便性和合理範圍內的劑量,又將自己的用藥組套大改一番,重新打造出新的思路和邏輯,又是經歷一些折騰後的成長…。不久前我們診所藥師有主動跟我聊到,自從我盡量將頻次調成一樣後,病患的反應都很好:)

擔任診所院長後,相較於過去在大醫院時,有很多跟藥師交流的機會,尤其混熟後,她知道我對於她的一些意見會仔細思考並改進,也敢直言不諱,彼此切磋後也有更多收穫。像是她也會主動透露如我老闆和其他受雇醫師的處方讓我參考和思考此外,對於如何向病患解釋某些藥的用途與吃法,交流後也會比較有一致性,不會讓病患覺得困惑或說法有出入。我也請他幫我注意某些病患對於藥物的偏好,像是目前我是希望採取盡快緩解病患不適的路線,因此藥物用得比較多,若有病患喜好藥物用少一點,也麻煩她幫我注意一下,我也可以記錄在病歷裡

診所聲譽保衛戰
 
相較於有些診所有成立粉絲專頁,目前我尚未花心思在這上面。然而,之前有次正在研究從診所開車回台北的路線時,意外發現在Google map上,我們診所1個月前突然被人給了1顆星的負評,並且評論寫著我們診所的護士態度不好,而且健檢完後三天都不會提醒病患回診
 
剛好該評論者有用全名,因此我請診所小姐查了一下他的就診紀錄,結果發現他不曾到過我們診所,僅在5年前參加過我們診所協助的社區健康篩檢。我也藉機了解一下我們診所如何聯絡病患回來看報告:她們都一天只打一次電話,直到連絡上病患為止聽起來十分合情合理,也從未因此被病患批評過。所以這則負評有點莫名其妙,感覺像是惡意攻擊
 
跟診所同仁和好友聊過此狀況後,我決定出面用診所店家擁有者的身分,公開回應那則負評,同時也順便更新我們診所在Google map上的營業時間、各醫師看診時間、看診項目等相關內容。更新不久後也有人開始在線上發問一些問題,我們也一一出面回答
 
妙的是,這幾天我回應的那則負評突然消失了,診所小姐一聽後馬上說:「這個臭卒仔,瞧不起這種網路上惡意攻擊,躲在電腦螢幕前的人」。本來診所在上個月進入淡季後開始有感病患變少,但是自從我在Google map上勇敢回應後,病患數明顯又增加到接近旺季時的水準。總之,事後來看,反而算是因禍得福,感謝自己勇於捍衛診所的聲譽:)

逐漸形成一個團隊
 
身為年輕的院長,同時也是老闆2家診所中最資淺/最幼齒的醫師,很多臨床流程我往往得仰賴診所資深的小姐們的經驗做判斷她們也習慣我對事不對人,希望事情能越做越好的風格,敢於跟我討論與進建言,腦力激盪出對診所更好的方式,也形塑出我們診所一致的原則和風格,比較能獲得病患們的尊重
  
回憶起剛從七堵診所到我們診所上班時,一度不太確定是否能融入這個團隊,如今看來已經不是問題XD或許是彼此都有感受到善意吧,她們偶爾會請我吃小餅乾之類的,我也曾特地從士林帶豐盛號的早餐請她們吃,有形成良性的循環,偶爾彼此也會放放垃圾話,開開玩笑。
 
印象最深的是,某次我們在討論如何解決我看診速度慢這件事時,小姐們突然提議說,不如把我花費許多時間講述的疾病衛教讓她們去講因為她們已經聽了幾十遍了,已經可以記得我在講些什麼,更何況,我還有設計出衛教單。自從衛教交給她們去講後,流程確實快不少,也幫我解決一個大困擾有時她們也會提醒我病患的習性,讓我有所準備偶爾資深的小姐看到我不合理的處置後,也會提醒我是否開錯,好幾次救援成功:)在超音波和看診間來回交錯時,我也依賴他們幫我決定流程,提醒我看完某個病患後就先去做超音波,不然我蠻常看完幾個病人後,就忘記裡頭還有個病人在等我做超音波XD

與高中生分享讀書方法

  某次看診時,遇到一位穿著前三志願高中校服的男生來看感冒。當我看診結束後,他突然說一句:「當醫生應該都很會唸書吧。」出社會多年,一聽就知道他的用意,也勾起了我某些回憶跟遺憾…。

  雖說能考上醫學系,讀書考試的能力已經比大多數人優秀,但是我知道自己只是地才而非天才。曾經有個高中同學直白地對我說:「XXX,我真的覺得你很努力,但是你真的是不怎麼聰明。」記得高中應屆畢業考大學時,我大學指考前的備戰,常逼著自己唸書要以接近每天14小時為目標,總想著如何壓縮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還會羨慕號稱每天可以睡得比較少的同學,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唸書。然而放榜的結果仍不如我預期,只考上台大資工和中山醫學系。跑去念台大資工一個月後,還是覺得寫程式太無聊,最後又花一年重考醫科,才考上全國第二的陽明醫學系。進入陽明後,發現真是高手如雲,又玩又會讀書的強者比比皆是,被打趴的我,排名只能落到後段班。

  大五大六時我重拾小學時對閱讀的興趣,開始很喜歡到館藏豐富的母校圖書館借書。某次看到一本某考試高手談論讀書方法的書,我就好奇地拿起來翻翻,發現還有不少思維是我以前沒想過的。後來又陸續特別針對讀書方法這主題,去圖書館找其他相關的書來看,獲得不少心得和啟發,但最令我驚豔的書,莫過於日本考試高手 超速太朗 所寫的<<關於考試,你用的方法都是錯的>>。整合書中介紹的方法和先前從其他書學到的方法後,我陸續在預官考試和醫師國考二階考試,刻意用比較少的讀書時數,來挑戰自己是否能達到,跟昔日那些難以望其項背的同學們相同水準的成績,後來證明我做到了當我某次在跟一位當年應屆推甄就考上陽明的好友,分享我念預官考試中的考科-孫子兵法的心得時,心中真是莫名的悸動與感動,原來我也有資格教導這麼優秀的讀書高手

  很欣賞自謙是地才而無比努力的天后蔡依林,和從逆境中重新爬回巔峰的黃子佼,他們都曾分享: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現在的我常覺得歷經開低走高,最後讓別人跌破眼鏡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感謝願意透過閱讀,不斷地跟各國高手學習各領域頂級思維的自己,終於也漸漸成為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謝謝成長後的自己,能將這麼棒的一本書推薦給正需要它的名校高中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