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vs.小聰明?
成長過程中不時會聽到,長輩有時會告誡:與其耍小聰明,不如具備大智慧。但我心中始終有疑惑,為何「智慧」比聰明更重要,而「智慧」又是什麼?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三十封信
我很喜歡曾為全球首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一句霸氣的話:「若把我剝得一無所有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駱駝商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藉此勉勵在生命歷程中不時會犯錯的自己,跌倒後要勇於認錯,然後重新再爬起來。
不久前在考證這句話時,意外發現一本書名為【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三十封信】,更吃驚的是,居然有4位名人推薦這本書,分別是股神巴菲特、比爾‧蓋茲、傳奇經理人傑克‧威爾許、在位最久美國聯準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我被這本讀過最棒的書深深地感動,也似乎找到「智慧」可能的答案是什麼…。
在商界生存最重要的是「誠信」
洛克菲勒在寫給他兒子的私人信件中提到:「對於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來說,誠信遠比金錢有價值。金錢的誘惑只是一時的,而品格的純潔則是一生的。……對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來說,他透過努力獲得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品格的完善。……我們必須用誠信的方式去賺取我們應得的錢。」
信譽是商人的生命,講信用的人處處可以得到銀行的資助,而不講信用的人,銀行不會給他一毛錢。……一個人的信譽等級取決於他的品行之可靠程度……取得信任的最好方式,是使自己在性格上堪稱楷模……例如,我在陳述事實時堅持講真話,討論問題時從不捏造或含糊其詞,而且我會迅速地還帳。
鏡頭拉到台灣的防疫險之亂,即使各大金控損失慘重,最終仍決定依約理賠。因為「誠信」是商業的核心價值。若失去信用,那麼各大銀行又有何顏面發行「信用」卡,又如何說服客戶將辛苦賺來的錢交給他們?
近期詐騙新聞、誘拐投資的簡訊頻傳,如何能避免自己上當?在被標榜豐厚報酬率的投資方法吸引之前,很多人忽略,更重要的是,你的錢究竟託付給什麼樣品格的人?曾聽過一句經典的話:「若你的錢是交給心術不正的人,你最好期待他不要太聰明,要不然,他會有能力能拐走你所有的錢!」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書中提及,巴菲特在投資和許多事情上,最重視的是品格<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也是如此>。大型投資機構可定期和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私下會面,比小投資人更有優勢,這情況如今極其普遍,但巴菲特至今仍拒絕這種作法。所有投資人每年都同樣有一次機會出席奧馬哈的股東會議,提出問題,並在所有人面前獲得答覆。這作法在當年和現在同樣獨特,它反映波克夏管理階層的一個信念:選擇性揭露資訊是不道德的,哪怕只是揭露不重要的資訊。
各種投資有個核心概念是,投資報酬率必需乘以本金才會是最後報酬。所以即使你的投資技巧高超,發明報酬率100%的方法,假設你的本金只有10萬,那麼最終報酬等同於本金100萬的人使用報酬率10%的投資方法,即所謂的「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
巴菲特為何能吸引眾多投資人掏錢追隨他?不正是因為他高潔的品格嗎?洛克菲勒則是獲得銀行的資金奧援,最終建立龐大的石油帝國,成為全球首富。
台灣之光的兩大企業家
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去年中秋連假前夕一口氣開除7名員工,並發出公告,「7名員工因為在職期間嚴重違反內部規範,做出違背公司核心價值之不當行為,情節重大,台積電本著勿枉勿縱的原則,予以相應處分。」台積電隨後說明,「公司一直以來堅守誠信正直,這不僅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更是所有台積員工在執行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核心價值。未來台積公司也會秉持此一原則,要求所有員工遵守相關規定。」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公開演講中,曾多次強調「最重視的核心價值就是誠信正直」,就連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拿了幾本公司筆記本放家裡,張忠謀看到都問:「妳拿這幾本,有沒有付錢給台積電?」
具有「一句入魂」深厚功力的除了張忠謀,還有台灣首富郭台銘。曾擔任富士康副總裁的程天縱,在【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書中寫道,郭台銘曾說:「我不擔心鴻海賺不賺錢,我更擔心的是鴻海的客戶賺不賺錢。」這句話讓我聯想到永康國際商圈推手李慶隆的書名【讓利,讓你無往不利】。
操盤手贏家張智超在他的書中寫道,郭台銘是本土或外資法人都很難拜訪到的企業主,而他在股東會上,對整體產業展望及個別企業經營規劃的發言,亦被投資法人們公認為極具參考價值。郭台銘的這作法,不就跟巴菲特有異曲同工之妙?
話說郭董選擇拜「關公」而非大部分人拜的「財神爺」,是否也透露出某種訊息XD
另外想向郭董致歉,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事件的真相,我是看了程天縱的細節描述才了解,先前我都誤會是富士康的「血汗工廠」所造成的。
如何「預測」一個人的行為?
洛克菲勒建議兒子讀歷史書,學習祖先在正常或異常的事態中如何努力,達到挑戰的目標或征服目標的經驗。人生中的許多歷史往往是驚人的相似,許多事情都是重複的。我們想要知道的很多方法都已經被人們所嘗試和證實,並且已經歸納在書中等待著你去研讀。
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呂世浩在TED演講【學歷史的大用】,帝王、領袖們學歷史,正是因為他們了解:要拿古人的人生做為磨刀石,來磨利我們腦子裡面名為「智慧」的那把刀。
像是在選擇伴侶上,重視某些核心價值,也能幫助做出決斷:呂世浩曾解釋為何「百善孝為先」-天下父母多半對其子女最好,因此「孝」就是「你如何面對一個最愛你的人?」。一個連父母都可以打到申請保護令的男人,顯然若和他交往,就可以預見被家暴的結局…。
什麼樣的人可能會講情義?顯然是偏君子的人。相對而言,偏小人的人為了利益將會不擇手段,若與其撕破臉,別傻傻期待他會「手下留情」。
企業乃至國家的魂-組織文化
若想設計出一套「完全防弊」的完美制度,將是不可能的,因為總會遇到聰明人找到制度的漏洞加以突破。
呂世浩提到秦始皇塑造的文化便是「詐」與「力」的極致,秦始皇曾形容自己得天下便是靠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結果一死之後,建立的帝國在短短3-4年間就覆滅了。
洛克菲勒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首先應該會「感人」。感人就是以自己的氣質、思想、形象和行為來感召他人。……具體作法有3原則:1. 以不同凡響的氣度和美的外表形象感人 2. 要以高尚的人格來感召他人 3. 要以實幹精神和以身作則的作風感人。
洛克菲勒這麼形容「給予的奇蹟」:這世界就是一面巨大的鏡子,你是什麼樣,它就照出什麼樣;若你充滿愛意、友善、樂於助人,那麼世界同樣展現給你愛意、友善、樂於助人。給予是一種創造的行為。當你給予別人時,也覺得自己煥然一新。……你會看到卸去鎧甲的心靈,真誠愉快的笑容,你會發現前所未有的人格之力量,也開始理解人類的共通性,而不是那些將我們分隔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你還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其他一些奉獻者。……一旦成為奉獻者,你將永遠不會孤獨。……善行會帶動善行,善良總是吸引善良,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連鎖反應之一。
我想一個偉大的領導者之所以會成功,或許是基於「吸引力法則」。見到他們以身作則勇於揭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大部分人會真心希望他們能成功,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他們完成。因為所有人都嚮往著更美好的未來,而且「人因夢想而偉大」,不是嗎?
很多事情似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思想(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歷經100多年,洛克菲勒家族綿延6代,依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從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私人信件,可看到這位白手起家的超級英雄,是如何傳承經營人生的「智慧」,達成富過6代的壯舉。這些信件的價值,正如艾倫‧格林斯潘所說:「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敵國的全部財富還要寶貴。」原來,有錢人想的,可能真的和一般人不一樣。
擁有洛克菲勒以及巴菲特、比爾‧蓋茲等標竿人物的美國,也難怪會繼續領導著全世界。一個實踐真、善與王道的國家,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希望他是失敗的,事實上,象徵國力的美股也的確不斷地再創新高。[目前全球都步入熊市,但年初時台股美股都是創新高,順帶一提,台股目前勝過很想贏的韓國XD]
最後,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源自於希望台灣越來越好!
後記補述
後來想想,只提及這些標竿人物,似乎會讓大多數人覺得遙不可及,因此補充一下:
l 洛克菲勒認為「所有人在生活小事都有給予的潛能」-只須輕輕地開啟心靈,主動幫忙周遭的人。
l 另外,洛克菲勒提及「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也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l 話說書中最讓我驚豔的一點,是洛克菲勒教兒子「怎麼看待金錢」。在第三封信「金錢表象」中有具體的描述...。也是我自己很需要學習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