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基層診所觀點7

PR95的健保大戶不再被查水表的原因是?

  去年下半年因業績成長而被健保署盯上,被連續抽審好幾個月,而且每次都是一抽就抽3個月的病歷,忙得焦頭爛額。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過年前接到健保署送信來要求抽審去年12月的病歷,我在嘉義老家過完一年一度僅有的3天連假後,便盡速趕回診所,馬不停蹄地拚抽審的東西。別人都還在繼續開心放著過年連假,我則不但初四就開始上班,而且下班後還得繼續拚抽審,真的有累到QQ

  雖說「被查水表XD」很累,但也因此獲得認證我的申報醫療點數(含跨基層院所)為同儕的95百分位?!而且成長21.15%,才被健保署的大數據注意到,加強審查。幸好那次的抽審雖有2-3位個案後續進到申覆程序,但最終並沒有被核刪[我沒被老闆訓話,應該是成功過關了]話說本人被認證為同儕95百分位的健保大戶,除了受不少病患青睞外,應該也因為我是少見會做腹部和甲狀腺超音波的醫師,而超音波的申報費用較高

過去我唯一申覆失敗的個案,是一時手殘打錯慢性處方箋鼻噴劑的數量,1個月1支誤打成30支,剛好藥師沒發現,當然其實病患還是1個月只領到1[也很可能是系統預設慢箋藥數量30,我沒注意到要去改成1]。聽老闆說以前健保署若注意到這種明顯是數量打錯的失誤,有時會主動提醒藥局更正,可惜那次我沒有這樣的好運。不過,還好懲罰也沒很重,僅是收回診所該筆申報的費用(本就該返還的),外加懲罰藥局同樣的申報費用,大約是幾千元,並未再放大100倍,而老闆也大度地並沒有要求我出該筆費用

我原本做好心理準備今年會持續和抽審奮戰,不料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卻始終不見每個月20號左右會有郵差送來健保署的抽審文件。心想或許是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了,所以健保署官員無暇查我們水表,但這觀點馬上被同仁質疑,因為畢竟有專責抽審的人員,總不可能坐領乾薪吧。備戰抽審讓我每次看診和事後整理病歷時,常反覆檢查好幾次,確實是不小的心理壓力。

我從年初一路等到11月下旬,才終於收到健保署的抽審文件,很明顯從被查水表的狀態剔除了,降階成一般診所一年至少要抽審一次的頻率,也只需檢附1個月的病歷就好。這樣的巨大轉變確實驚人,甚至比前任院長時頻率更少,聽說當時是半年抽一次左右。

思考其原因,很可能跟我們國泰家醫診所成功做好「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有關。曾聽家醫科朋友提過,若認真做好政府推行的家醫計畫,就能減少被刻意抽審的機會。對健保署而言,若我們診所和幾家診所合組的社區醫療群,在家醫計畫的各項評比分數高,代表對民眾照護品質好,費用花得很值得,CP值高,自然會給予獎勵

去年國泰家醫診所於我們的社區醫療群中排名第2,今年9月底前則在醫療群的8家診所中排名第3,也幫助我們醫療群總分在全國所有醫療群中排名前1/3左右。另外,由於診所參與家醫計畫獲得的獎勵金很豐厚,造成近幾年不斷有診所合組成新的醫療群申請加入計畫,聽說今年因為經費不夠用,已強制要求淘汰排名後10-15%的醫療群,幸好我們醫療群目前的排名算是蠻安全的:)

進一步分析108年度和1099月底前家醫計畫的各項目分數,很高興於「潛在可避免急診率」和「可避免住院率」都拿到滿分。去年「會員急診率」掛蛋,但今年則拿到滿分我想這代表我們診所的慢性病照護做得很好,所以讓我們的病患能避免需要去急診或是住院

「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從事預防醫學和慢性病照護,經常都得扮演烏鴉的角色,花很多心力提醒和說服病患注意自身健康,對病患潑冷水自然不是一件討好的差事,若等到真的出事了,病患也未必會回過頭來感激你,可能反而還怪你烏鴉嘴。雖然如此,看到自己的用心有了回報,超開心的。回想每周下班後另外花至少8小時整理病歷,在冷冰冰的文字和數字間搜尋和思考是否有所遺漏,並記錄病患的換藥歷程、用藥習性、溝通的過程等,這一切也都值得了:)

很感謝辛苦和我一起守護病患健康的老闆和所有診所同仁,超感謝幫我解答很多臨床疑惑的黃莉棋醫師,感謝耐心回答我問題的張釗監、張福銘、簡乃宣、葉盈志、宋孟達、顧明軒、許力中、林德銘、鄭耕兆、林彥鐘、張智堯等醫師。家醫科的領域太廣,在各專科領域的處理上,不時還是會碰到請教各專科高手的機會,尤其遇到的病患越多,更會碰到各式難題XD謝謝你們幫我提昇對病患的照護品質,有來自醫學中心等級的專業做後援,真的蠻放心的感謝家醫科前輩和朋友們的資訊分享和相互打氣,讓我在這條路上可以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最後,不用再被查水表的原因,也很可能是今年我們診所申報醫療點數的成長率下滑了XD因為新冠肺炎影響,我們診所今年看診人次不免下滑,不可能比去年還大幅成長。另外,或許本人也不再是同儕的95百分位:P無論如何,今年沒被查水表的感覺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