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照護 緣盡之時
先前曾遇過一個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差的病患,當時心電圖有心臟缺血的現象,然而講解病情時感覺對方聽不進去,因為他自覺無任何症狀,但我還是強調他狀況的嚴重性,幫他調整三高藥物,並開轉診單請他盡快去醫院心臟科門診,若出現胸痛、喘等症狀更要直接掛急診,並說反正醫院的醫師也會再說同樣的話。
幾個月後,他回來找我,劈頭就感謝我當時幫他轉診。當時他還是拖了一個月才去看門診,心臟科醫師立馬幫他排了心導管,並幫他裝了心臟血管支架。該醫師還說我對他很好,都開很好的藥給他,我猜想或許是因為有幫他開到高價血糖藥Forxiga的關係XD
正因為我總是依循醫療常規幫病患整治,因此不怕被比較或查證,反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就算病患當下不太相信,該講的還是要講,反正病患到時候聽到別的醫師講同樣的話,也就會相信了。
他回診除了表達感激,也希望日後在我這裡拿慢箋。然而因為用藥中有我們診所沒有的心臟科用藥,只好跟他說我們診所無這種藥,所以請他回醫院追蹤就好。畢竟就病患的最大利益而言,能在一個地方拿齊所有的藥,總是比較方便。
曾有位診所同仁說,她覺得我的最大競爭對手並非其他診所,而是醫院XD因為有些醫院對小孩和長者有優惠,價格甚至接近診所收費,又能一次開一堆慢箋藥而相對地不怕被健保核刪。我則覺得三高病患很容易之後被心臟科挖角,因為有很多心臟科用藥我們診所沒有,這時就有種「緣盡了」的感覺。
雖然失去了一位病患,但能實現醫療的價值,我感到很榮幸。幸好目前病患還是很多,每次上班都很精實,所以我蠻無欲則剛的,幾乎不考慮如何留住病患,只在乎是否遵照醫療常規,有盡到本分就好。很感恩將病患轉給其他醫師時,有時對方也會跟病患說我幫了病患很大的忙。曾遇到病患稱讚我們診所就是這裡的大病院,讓我與有榮焉。最近更遇到有基隆長庚的醫師有推薦三高病患到我們診所來,雖然先前在台北醫學中心受訓的我,從未在長庚體系的醫院工作過,應該沒認識幾位基長的醫師,因此格外感謝對方的信任。
熟悉診所收費流程,權衡診所利益與病患方便性
2年前我剛擔任院長時,不熟悉診所的收費標準,有時會導致很在意收費問題的慢性病患偶爾會和我或同仁有衝突,而我也忽略少數病患不願意照時間回來追蹤,事實上正源自於想省錢。
昔日在醫學中心看診時,收費問題由院方掌控,當時大醫院小醫師的我不須理會。但在診所不同,得承擔營運盈虧之責。有次我問清楚同仁各項收費標準後,也開始不斷思考如何權衡診所的利益和病患的省荷包和方便性。
曾有段時間,我在病患來看感冒等急性病時,會好心幫這些急性病患順便開抽血單追蹤之前的健康問題,因為想幫病患省下抽血的掛號費。但是後來發現很多病患根本沒回來追蹤,然而診所每個月都得申報醫囑,若病患沒回來執行抽血的醫囑,對於健保署而言,就會認定為「詐騙健保」。沒想到我的好心,竟會為診所帶來大麻煩。那陣子,同仁花很多時間心力在幫我打電話催病患回來抽血,後來同仁拿出厚厚一疊沒回來抽血的病患醫囑清單給我看,我深感慚愧,也向她們道歉。
後來我在這種順便幫急性病患開抽血單時,常會看著對方,確認他的意願,如此一來,未返回抽血的狀況就十分少見。同仁有時覺得我太替病患著想而容易被騙,譬如說曾有病患明明在其他地方剛做完超音波,想再找我做一次超音波比對,卻騙我說最近沒做。但我想這是一體兩面,若對所有病患一開始就心存防備,那種距離感就會讓我的親和力優點減弱許多。因此,我認為透過同仁的觀察回饋、病患曾留下的不良紀錄、加上現在能即時查詢雲端藥歷和雲端醫囑,來讓這些少數有問題的病患無所遁形,才是上策。
病人數屢創新高,更加戰戰兢兢和慚愧
近一年我開始認真整理許多病患的大病歷後,病人數成長極快,日前更曾創下99人次的新高(拜流感疫苗2-30人次所賜XD而且很開心當時只讓同仁晚5-10分鐘下班)。目前在冬天旺季期間不時也會達到一診7X人次。
同仁笑說我把自己弄得很累,因為病患多,我累積要整理的病歷就越多,工作量不斷增加XD目前我下診後,一週自行加班大約6~8小時。幸好不斷磨練整理病歷的經驗,我更能掌握病歷中需注意的重點,在適時簡化與刪減找出精華的格式後,雖說新病患仍不斷增加,但我反而整理病歷的速度越來越快。
病人多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更容易被健保署盯上,很常會被抽審病歷,而且我們診所整體申報點數成長率過高,所以最近一旦被抽審,更會抽審該病患過去3個月的病歷。有位資深的同仁說她在診所工作這麼多年,以往頂多半年被抽一次,而且一般抽審只抽當月的病歷。相較之下,我近半年來每1~3個月就被抽一次,更要附上近3個月的病歷,弄得她每次整理抽審文件都是大工程QQ我無奈地表示,難不成要把病患趕走嗎XD曾聽一位藥商分享,因為業績成長而造成健保署的加強抽審,更不能退縮懼怕,要堅持下去,讓健保署熟悉診所本來就可以維持住這樣的人數。反正我們都是照醫療常規幫病患服務,也沒什麼不法事項怕被抽到。
做為能處理各式問題,相當好用的家醫科醫師,這樣的病歷整理,也讓我能避免遺漏。因為安排抽血/驗尿/超音波追蹤並不容易,定期3個月抽血的三高病患相對單純,但是我也有半年追蹤的BC肝病患,3個月~1年追蹤一次的甲狀腺病患,或者,有些病患雖曾經某次抽血異常,但後續追蹤幾次都正常,也會讓我得思考是否下次要拉長時間再追蹤即可。有時當下因忙碌而漏掉某個檢驗項目,或忘記要收糖尿病、腎臟病等專案,藉由下班後獨自重新審視病歷,也能及時補救。我的大病歷更包含成健、大腸癌篩、口篩、流感疫苗的時程提醒XD整體而言,每份客製化病歷的複雜度因此高上許多,要花不少心力。人不輕狂枉少年,為喜愛的工作燃燒熱忱,挑戰極限,算是我所詮釋的一種輕狂吧,哈哈。
感謝在地鄉親的支持,曾被一位經營早餐店的病患向其他病患推薦我,因為只要跟我說過的事情,我都會記得。看來自行加班的成果還是會讓病患很有感:)然而,伴隨而來的各式壓力,也讓我戰戰兢兢、慚愧和不斷思考如何能再進步,做得更好。
病患多,但我希望能一次就妥善處理完病患的所有問題,又希望能讓同仁準時下班,有時覺得自己是同仁、病患間的夾心餅乾,背負著龐大的時間壓力。有時會不太耐煩聽病人述說和診斷無關的資訊,也不時會被病患提到說話太快,會聽不清楚,感覺太急。開始有點類似急診,得學習如何掌握節奏,讓每個病人看診的流程盡可能優化、精簡。我先前曾一度幻想過,希望跟一些熟客病人多聊幾句關於他們的事,但現在卻反而擔心多講一句多餘的話,影響到同仁和後面等待看診病患的寶貴時間,病人多而忙碌時還真是片刻都鬆懈不得,連什麼話也許可等到下次有機會再提,都得思考拿捏…。
雖說付出許多心力持續精進看診流程,但仍有幾點不免對病患感到慚愧和有些遺憾:
1. 對於急性病患來說,只是來看個感冒/腸胃炎,若剛好遇到前面有幾個需要做超音波或講解報告病情的慢性病患,就只好多等待。有些在上班途中請假半小時一小時外出就診的急性病患,若遇到人潮太多,甚至可能得退掛。所以我覺得以感冒為主的耳鼻科診所對於急性病患有個好處,就是就算人多,但通常一個人不會花太久時間,但我們家醫科診所相對地包山包海,每個病患所需時間落差可能很大,很難幫病患精算要等多久,以節省他們寶貴的時間,顯得有些無奈。
2. 許多慢性病患往往要空腹抽血,目前病人數持續攀升增加等待時間,沒吃早餐餓肚子等待的感覺自然是不好受。而且因為我們診所六日會多收50元掛號費,先前還有些上班族會想趁一到五上班前來空腹抽血。但是目前常常一開診就有不少人排隊,所以後來我遇到上班族要追蹤,基本上還是得約六日,怕他們會來不及去上班。
3. 正因為大病歷詳盡記載病患的大小事,所以有些病患會怕遇到我,因為我會向他們提到之前有異常需追蹤的項目,但他們覺得目前人好好沒事就好,反而太細心會讓病患有壓力。後來我都會在上病歷註記已跟病患提過健檢/追蹤的事,之後別再囉嗦地提到相同的事。這樣除了避免病患不快,也讓我更能省下看診時間,只處理他在意的健康問題,也能把更多時間留給其他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