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尺度的拿捏
記得剛從醫學中心轉戰診所時,對於診所常見的感冒、腸胃炎、肌肉酸痛等病症,還是遵循著專精於藥物不良反應的前國泰醫院家醫科主任的教誨,寧可藥物用過輕而療效略減,被病患抱怨,而不要因為藥物用太多造成奇奇怪怪的交互作用,反而惹上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所以我在診所初期的用藥,大抵一個症狀只用一種藥,相對於診所其他前輩醫師的用藥,明顯單薄。
然而,某次和一位藥商業代聊天時,他提到的想法卻讓我改觀。他曾是營養師,對於醫療相關知識並不生疏,他分享說:「正因為一般感冒是大家都知道不會怎麼樣的小病,而且不治療也可能就自己好了,所以若看這個醫師後沒改善,自然就會想換個醫師看。因此若藥不用得重一些,病患很容易就會想跑掉。」自此之後,我用藥就改採重口味路線,往往用大砲打小鳥,一種症狀如咳嗽就會同時用上多種藥物加強,就怕藥用得太輕,而讓病患選擇換別地方看。
不料,上週一跟老闆一同上完在七堵的夜診後,老闆把我叫過去,提到他觀察我的用藥方式後,發現的一些值得思考與改進之處,並分享他的用藥經驗給我:像是對於小孩病患,我們診所有哪些藥是味道偏甜,然後提醒我小孩藥水的每瓶單價較高,若有開立,必定要申報。同時也提到用藥過多的問題,雖然老闆的說法是從對某些病患而言,吃太多反而會讓他們害怕的角度切入,但是我在老闆用來說明的小紙條上,也看到他在一角有特別標出一張處方箋只能申請藥費66元。
事後想想,在開藥這件事上,一味地走向重口味,可能反而讓診所虧錢,確實有必要再修正一下。前一陣子就算病患說覺得只有一點點咳嗽而已,我仍會開上多種止咳藥,但是現在的我,會將病患自身對於症狀的感受和客觀觀察納入考量,不會每個病患都開太重的藥,若病患形容該症狀很輕微,或是他在進到診間的過程中沒咳半聲或瘋狂擤鼻涕,我會考慮用藥比較簡約些。
此外,在重新調整我的兒童用藥後,前幾天有位家長帶小孩來看時,就特別提到我開的藥她的小孩才願意乖乖吃,另一位醫師開的藥,餵他都不太吃,所以幾乎沒吃到幾次藥。感謝老闆先前的醍醐灌頂,讓我成功抓住小孩子的胃,也擄獲家長的心:﹚
雖說反覆的用藥路線修正,可能又會讓我看診時得重新建構一些新的思維,看診速度又會稍微下降一段時間了XD但是,相信日後的用藥應該會更細膩些,功力又能再次成長。
抽菸是基隆重要的社區健康議題
基隆超多人在抽菸,每每在看感冒病患時,都會問出病患有在抽菸,男性很多不意外,但是不少女性也還在抽。甚至有次我還意外問出某個未成年的男學生有在抽菸,結果一旁陪同的媽媽馬上暴怒,一直叫我要給他兒子打針,痛死他,教訓他…Orz
香菸包含2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5種是已知的致癌物質,身為醫師,肯定要勸病患戒菸。而且我的小舅舅就是因為菸抽太凶而正值壯年就過世,過世前參加我外公的喪禮連彎腰下跪都不行,因為會一整個喘到不行。
透過感冒的咳嗽症狀作為樞紐,我時常藉機勸病患戒菸,感覺這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有位比我爸年長的男病患,一開始我勸戒菸時,還推三阻四,一直說他都勸他兒子戒菸,因為擔心年輕人會抽菸而傷害健康,但是菸對他而言是老朋友,不太想戒了。我感覺得出這病患是頗有風度且有機會說得動的,就開始嗆他:「菸根本就是壞朋友,請離開他。」「你勸兒子戒菸,自己卻不戒,這樣怎麼會有說服力?」。到後來他每次看病我提到戒菸他又開始推託,我總會問他一句「你講那麼多五四三的,到底是什麼時候要戒菸啦?」被我盧久了,他總算鬆口說,好啦明年再來戒菸啦,我本以為是2018元旦,不過他說是農曆過年後,到時候再好好盯他一下XD最近也陸續說服好幾個人,相約過年後來戒菸,哈哈。
以身作則
醫師時常就像糾察隊一樣,針對病患的健康問題抓錯,給予修正的建議。可以體會病患的心情一定會有些掙扎,畢竟原本自認很健康,卻在一份健檢報告後被判為糖尿病或高血脂症等,面臨可能得開始吃長達數年甚至一輩子的藥。身為糾察隊,有時也會面臨病患的反撲XD像有個男病患聽我說他體重過重,勸他減肥後會更健康後,就反問一句:「醫師你說我身高減體重應該要至少100,那麼你自己呢?」還好我之前早就想過,若胖胖的醫師勸病人減重肯定很沒說服力。正如同之前曾看書上說的,要確定你吃進的食物是否健康,就直接看幫你料理的廚師就知道:)因此當下我自信地說:「我身高179,體重74,身高減體重是105」,幸好有順利挺過病患的挑戰XD
本來我自己都沒在吃感冒藥,但是後來會想吃看看自己開的藥,到底對於感冒是否有幫助。記得曾聽一位成功的食品商人提到,自己不敢吃的東西,怎麼能夠賣給別人吃?因此,我後來就仿效神農氏嘗百草的精神,試驗自己開出去的藥是否對自己也有效。剛好拜每週看400人次所賜,我中獎感冒和腸胃炎等疾病的機率大幅提高,過去近兩年都未得感冒,卻在近3個月得了2次,成功獲得自我人體試驗的機會XD日前我吃了一下自己時常開給病人的感冒藥組套,還頗有效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哈哈。最近看到一本不錯的書「咳嗽警報」,寫書的耳鼻喉科醫師,也分享一些他自己嘗試過的治咳方式,同樣展現了醫師以身作則嘗百草的精神:)
台語敢說就是你的
當初老闆曾稱讚我說,我早就具備基本的台語口說能力,他不用對我特別進行特訓。因為我老家在嘉義鄉下的關係,和爺爺奶奶和長輩對話,有時就會用台語,但是後來奶奶反而逐漸被我們孫子被說國語而同化,所以鍛鍊台語的機會反而少很多XD幸好之前我就有刻意在前輩醫師們查房時,勤記台語的醫學相關字彙,所以剛到診所工作時,還算應付得來。
然而如同英語一樣,開口說得「輪轉」與否,還是需要有勇氣不斷大量練習去說。初期偶爾還會有病患跟我說,沒關係,你用國語講就好…。甚至有大嬸病患酸說,你說的台語不太溜,難道是外省人嗎?我內心OS:我是本省人,話說我們年輕一代早就沒人在談省籍情結,況且早已是全球化的世代,路上還蠻常碰到外國人。不過或許是她是曾經歷過白色恐怖的遺族吧,才會還很在乎省籍。
雖然剛到診所工作時台語能力偶爾會被質疑,但我不死心,時常硬著頭皮勉強自己用有點卡卡的台語跟病患練習對話。後來反而有遇到一位女病患稱讚我,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台語就說得這麼好:)不過,有時遇到病患說一些冷門的台語詞彙,我仍會聽不懂,這時就會恨不得有人能在一旁即時翻譯,讓我能現學現記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