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一卷風雲《琅琊榜》


  很久沒有追長達幾十集的劇了,近年來火紅的《步步驚心》、《後宮甄環傳》、《蘭陵王》等等都未曾讓我動心。會想看這部《琅琊榜》,主要是對於男主角胡歌的支持與期待。先前看新聞得知胡歌因這部劇作拿下大陸年度電視劇盛事「國劇盛典」2015最佳男演員,便對此劇頗有興趣。然而長達54集讓我感覺很有壓力,尤其是看到書架上還有一堆未讀完的書時。本次開啟的契機是吃飯或裝水時路過客廳,看到媽媽正在看,竟馬上就上鉤了XD

戲裡戲外皆破繭成蝶的胡歌

  第一次注意到胡歌便是他的成名作-2005年改編自知名電玩角色扮演遊戲的《仙劍奇俠傳》()。胡歌帥氣瀟灑的形象成功詮釋李逍遙,我因此覺得他是地表上最帥的人類之一!更難得的是,他的歌喉也是一級棒,配合仙劍劇情的歌曲「六月的雨」和「逍遙嘆」很好聽,當時我去KTV幾乎都會點「六月的雨」來唱。然而,胡歌一炮而紅後不久,20068,胡歌在拍攝《射鵰英雄傳》期間不幸遭遇車禍,同事兼好友張冕因搶救無效死亡。胡歌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右臉及右眼被嚴重撞傷面臨毀容的危險,因此整形,縫了上百針。2008年,胡歌擔當《仙劍奇俠傳三》的男主角,個人覺得演技並沒有比李逍遙好,雖然,歌曲「忘記時間」比「六月的雨」更好聽。這一路下來的脈絡,胡歌都以擔任帥氣瀟灑的武俠為主,對比之下,《瑯琊榜》梅長蘇這個弱不禁風的謀士,著實令人眼睛一亮。

我很喜歡媒體對胡歌的簡評:曾因為「李逍遙」大紅,10年來熬過車禍陰影、角色定位危機,又以「梅長蘇」終於再創演藝事業新高峰

瑯琊榜片頭在命名為「破繭成蝶」的音樂下,用水墨畫影像呈現解開白布的人臉和破繭而出的蝴蝶的意象,切合了這個故事在梅嶺被陷害而全軍覆沒的赤焰軍少帥林殊,因身中火寒毒而死裡逃生,經救治後,以碎骨拔毒失去全身武力和陽壽變短為代價,重新以多傷多病的謀士梅長蘇,再次回到世人眼前,整個過程花了13胡歌本人又何嘗不是帥氣奔放的武俠偶像歷經10後,蛻變成,能以更沉穩內斂演技詮釋各種角色的全方位演員。胡歌在瑯琊榜中的表現,令人讚嘆!

PS劇中在夏江和梅長蘇的對話中穿插提到李逍遙,令我這仙劍迷感動!
原文如下:「夏春夫人是武當派出身,昨日離開京城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李逍遙的師侄陪同。這個李逍遙是江湖人,曾經受過江左盟一點恩惠」
(在小說中這角色本為李逍,演戲時是胡歌自己要求索性就改成李逍遙)

   












左: 胡歌-李逍遙                                              右:     至今胡歌右上眼皮處仍可見車禍傷痕


《瑯琊榜》小說原著是海宴小姐,翻拍成電視劇時,亦由海宴編劇,甚至片尾主題曲的歌詞也是由海宴所寫。因此雖然電視劇和小說內容有些出入,但是整體走向皆符合原著的精神,和許多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後便失去味道的情況不同。我是只看完了電視劇,然後針對有興趣的片段,找原著小說來參照釐清,下述討論劇情的部份,會以電視劇為主,小說為輔,若仍有出入,懇請見諒。

超越復仇的平反任務

有人曾用東方版的基度山恩仇記形容《瑯琊榜》,然而就劇情內容而言,林殊/梅長蘇所追求的,若僅用復仇來含括則未免顯得太過狹隘徹底清白地平反赤焰舊案」才是其終極目標,這也讓這個平反任務更加艱難壯烈。

赤燄之案,只能在當今皇上在位時才能重審。否則在後世眼中,子翻父案必然不妥,更何況景琰(靖王)和祈王的關係這麼好,別人難免會覺得有偏私之嫌。赤燄中人要清白,就一定要徹徹底底的清白

因為這份堅持,林殊獨自背負著七萬赤焰軍忠魂的期待,拖著寒疾反覆復發的虛弱身軀,進行著極為艱鉅的任務。這份任務,除了要輔佐贊成舊案平反但不受皇上喜愛的靖王成為太子,掌握能讓舊案重審的發聲權,更要讓當初因猜忌被奪權而下令大殺功臣和皇子的皇上認錯。想徹底清白平反還不能等待賢能的靖王即位,而非得挑心胸狹隘、多疑而寡恩義的當今皇上,更顯這份任務的困難或許林殊等待了十多年,並非只因布局需耗費這麼多時間,而是也在等皇上年邁力衰。看準他在原太子和譽王出局而靖王成為太子之際,一個老父甫面臨對兩個兒子的失望,而且靖王也確實賢能,不太可能因為靖王提出重審舊案,而一氣之下馬上再另立其他人選,因此才會出現能徹底清白平反的最佳時機。 [我認為此種情境有些類似當年唐朝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痛失兩子,也只能選擇由剩下的李世民繼承皇位]

林殊在重返皇城金陵後短短兩年內,就能用智計讓原太子被廢,不被看好的皇子靖王成為太子,並助靖王建立其東宮人脈,讓賢臣浮上檯面成為太子的執政班底。掌控政局後,成功獲得重審舊案的條件,完成第一步

第二步我認為也很關鍵,就是請蒞陽長公主出面首告,透過謝玉的自白手書重現當年的陰謀。長公主問首告後的好處林殊明知對方的顧忌,卻仍堅持先以情義相勸,不先提出會赦免其家人,不願將此事變成一場交易,也讓長公主有權利隨時退出。「金殿首告,面對陛下的暴怒,很難將話說完,需要莫大的勇氣,若無真情實意,會適得其反」。壽宴上的關鍵一幕,正因為當初並非違逆真心、強迫交換得來的許諾,才讓整個場面產生了最大的情感張力感動與會的所有眾臣和紀王爺,用民意壓力迫使皇上同意重審。

情義千秋,在梅嶺雪間長留!

在赤焰案平反後,卻又發生多國部隊入侵大梁。承襲百年帥府忠義情操的林殊選擇放棄讓自己多活一段時日的機會,決心用冰續丹激發自己殘剩的體力,擔任征北軍的軍師出發前往昔日戰場-梅嶺

藺晨:「長蘇。舊案已經昭雪,你加給自己的這些重擔應該卸下了。這時候多考慮一下你自己不過分吧?世上有這麼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永不停息,豈是你一人之力所能盡擔的?為什麼你總是在最不應該放棄的時候偏要放棄?」梅長蘇:「這不是放棄,而是選擇。我已經當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長蘇了,如果到最後,我可以回到林殊的結局,回到北境,回到戰場,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幸事」「林殊早就死了,為了讓一個死人復活三個月,你要終結掉梅長蘇嗎?」……我要回去,那才是屬於我的地方

  是啊,一份選擇,這就是林殊會做出的選擇若非如此,他當初助靖王脫穎而出時,不必還替他安排建立一批賢能忠義的大臣班底。在謝玉府宴事件後,還請蒙大統領在之後的圍獵上找機會震一震宇文暄,免得南楚使團認為大梁的武將皆是謝玉這般弄權之輩。忠義之心,由此可見。

PS: 在此不負責任地推測 梅長蘇 的命名: 嶺雪間留情義的林

風起,是風骨,是瀟灑,還是

  《琅琊榜》小說的最終章名為風起電視劇片尾主題曲為《風起時》,由海宴親自寫歌詞。小說的最後一幕:「不,不是起風了,而是在這宮牆之內……風從來就沒停過……眯著昏花的雙眼,歷事三朝的老太監如是說。因此感覺風起是作者很重視的意象,我仍不確定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下面僅提供一些可能的想法。

1.      《風起時》的歌詞內容和曲調的蒼茫壯闊感來看,我會覺得比較接近忠義風骨的味道
「變幻 風雲幾卷  亂世起驚瀾  無意續餘年帝闕巍 豪氣仍在 冰心誓破長夜天 昔年朱弓 壁上空懸 征途望斷 鐵甲猶寒 明眸在心 青山難掩 碧血長槍 昨日少年 孤影歸途 不見烽煙 一筆千秋 後人心間 風起 雲散   
替金陵城帶來一場場風波與一團團迷霧、攪動風雲的梅長蘇,仍存有昔日金陵最閃耀的少年林殊當年的豪氣,用忠義的冰心劃破,赤焰案後崩壞朝廷的長夜天。浩然正氣,忠義之風起,吹散了烏煙瘴氣,讓這段歷史撥雲見日,風起,雲散

2.      昨晚吃飯時問了堪稱文青的好友風起的意象,他想到的是一種瀟灑的感覺,因為大風吹來,會將許多東西吹到身後,會有種灑脫、拋下一切的FU因忠義而無意續餘年的林殊,確實也存在一份瀟灑感,媲美千古風流人物

3.       文青好友另一個答案是想起 蘇軾 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在這宮牆之內……風從來就沒停過」,是否指的正是皇宮之中,高處不勝寒,一旦走上奪嫡之路,乃至於成為君王後,終究是孤獨的

PS: 《風起時》這首歌總結了梅長蘇/林殊的一生和意志,很值得配合《琅琊榜》劇情細細品味

明眸在心,是少帥或是謀士,又如何?

「小殊當年,是那般驕傲張揚、爭強好勝,在戰場上銀袍長槍、呼嘯往來。從不識寒冬雪意為何物;而梅長蘇呢?他總是低眉淺笑,算計人心。他總是擁裘圍爐,沒有一絲鮮活之氣。」

  反差如此大的兩個角色,任誰都很難相信會是同一人。從意氣風發的少帥變成陰險死沉的謀士,林殊/梅長蘇自己必曾經歷很大的心路轉折,然而他明眸在心,為了平反冤案,他寧可被誤會,若遇緊急關頭被犧牲,也無妨

領導者的德行,謀士的行銷

在私砲坊爆炸時,賢明的靖王自發性即時給予災民援助,卻對於梅長蘇想搞得眾人皆知他此義舉有些不滿。靖王:「本王做這些事,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梅長蘇:「如果做之前就想著是要給別人看,那是殿下的德行問題,但如果做完了善行卻最終無人得知,那就是我這個謀士無用了

    就政治來看,形象一直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政論節目常說的,必須要較高的道德標準,必須有格局,有高度,有氣度。因此為了保持領導者的形象,很多事情就不能由他親自做,需由如謀士的人代勞。謀士除了行銷領導者的好之外,攻擊對手也是政治競爭中必要的,因為人對於負面的感覺總是比正面的感覺強烈。由謀士代領導者做還有個好處,就是若做錯了還可以棄車保帥,領導者可以全不認帳,裝作不知情。

史地考究
《琅琊榜》是史地架空的小說,但是正如同金庸小說一樣,多了這些似是而非的史地設定勾起華人自小受史地教育的記憶,這些深藏多年的,便讓小說更有樂趣。以下是我的一些考究:

#   琅琊是指?
A1. 安徽省瑯琊山。小說開頭提及琅琊閣位於琅琊山上。Google一下才驚覺,琅琊山正是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聲名大噪-「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歐陽修擔任滁州太守時,曾深深被瑯琊山所吸引。我由此穿鑿附會一下︰既然琅琊和醉翁亭記有關,那麼由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做衍伸-林殊之意不在攪弄風雲,而在於平反赤焰冤案XD   2. 東晉開國君主為瑯琊王司馬睿,近於瑯琊榜中以南梁為主的史地設定,而瑯琊王氏(以王導為首)則輔佐過司馬睿振興山河、復興晉朝。

#   大梁是 魏晉南北朝的南梁 五代十國的後梁
A:兩者皆不是,雖然當初我一看到蕭這個國姓和都城金陵,便直覺認為大梁是指南梁,然而大渝、北燕、南楚卻令我困惑。事實上北燕和南楚只存在於五代十國,但是後梁的國姓是朱。另外是四川重慶的簡稱,在歷史上也沒有大渝這個國家。從地圖上來看,重慶是在南京的西南方而非北方。

#   劇中的梅嶺,是在大梁的北境,然而我Google了一下,大陸最有名的梅嶺是在江西省南昌,地理位置反而在南京(金陵)的西南邊。

#  江左究竟是哪裡?
A:江左=江東。魏禧《目錄雜說》云:「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長江在安徽的蕪湖、江蘇的南京之間為西南、東北走向。這個左、右是以面向南方為標準的。長江以東的地區在左手一邊,故稱江左。而江西省在江左之右,故別稱江右。